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奧奇傳說繪畫大全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奧奇傳說繪畫大全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紋章瓷收藏為何海外“熱”國內“冷”?
紋章瓷是明清時期海外,特別是歐洲的貴族、高級社團等定制的高檔生活用瓷器。由于多數有家族徽章紋樣,故名紋章瓷。紋章瓷質量高,斷代爭議小,收藏起來難度并不太大,但為什么在國內熱不起來呢?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1. 文化認知不同。在歐洲,家族徽章非常有講究。有些貴族家族或皇親國戚都有自己特定徽章并世代引以為榮,作為中國人,沒有這種認同感。
2. 識別困難。即便有一個皇室或貴族徽章,咱不認識啊!不認識就不會珍視。
3. 紋章瓷多為生活用器,碟碗占大多數,頂多是一些特殊器型的歺具,瓶、尊之類的立件較少(別拿雞缸杯或琺瑯彩碗噴我),不夠大氣。
下面附上一個乾隆時期的紋章大碗(直徑28厘米,高12厘米),海外收的,十幾年了,到現在也沒有搞明白。
【文藏來答】先來看看何為紋章瓷?知道這些你就明白個中緣由了~
紋章瓷是中國明清時期外銷瓷器的一種,因瓷器上繪有歐美個人、家族、社團、公司或城市的紋章而得名。它以歐洲來樣圖案為稿,經中國瓷匠手繪制燒成,是歐洲紋章藝術與中國制瓷工藝相結合的產物。
18世紀英國奧奇歐佛家族提供的紋章瓷設計圖樣副本
西方人來華定制紋章瓷始于16世紀上半葉,至18世紀漸趨普遍。這一時期,廣州作為世界性的東方大港,是紋章瓷定購、燒制和出口的基地。18至19世紀在廣州定制的紋章瓷,由于中西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繪畫技巧有別,要求中國工匠完美地復制西方客戶的紋章圖樣實屬不易。以18世紀英國奧奇歐佛家族定制的紋章瓷為例,為了向中國瓷繪藝人準確、完整地傳達定購要求,該家族專門聘請著名藝術家亞瑟·戴維斯,按瓷盤的樣式繪制了樣本,費用高達1英鎊。樣本的背面還注明紋章的主人、樣本專供定制中國瓷盤使用并需歸還等信息。結果令人驚嘆,原稿中所見的每一片枝葉和花瓣,還有水中的粼粼波光等諸多細節,均被忠實地呈現在瓷盤上。如果不看原稿,很難想象作品出自對西方繪畫一無所知的中國匠人之手。
1728年英國托爾家族送往中國用作樣板的紋章藏書券及其背面
該家族于1740年和1743年前后兩次定制了至少120件餐盤和34件大盤,平均每件成本高達1英鎊。這一成本是普通紋章瓷的10倍,是大宗日用瓷器的近百倍。奧奇歐佛家族定制的這套紋章瓷,完美呈現了中國工匠對西方裝飾風格、繪畫技藝的精準掌握。這套產品的高昂成本和無與倫比的精美繪工,使其成為當之無愧的紋章瓷之最。
瑞典格瑞家族定制的青花紋章瓷 廣州博物館藏
確實紋章瓷的收藏出現了外熱內冷的局面,在國外一個精美的著名家族的紋章瓷常常需要幾萬到幾十萬才能買到,而國內對紋章瓷的認識和研究都還比較滯后,以至于在收藏界對紋章瓷出現了不認可的局面,原因我想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文化認同度比較低。紋章瓷主要反映的西方家族的紋章傳承情況以及審美要求,具有濃郁的西方風情。而由于文化習俗方面的隔閡,這些元素在我國眾多收藏者看來就難以理解和接納。
二是由于外銷的原因,國內收藏市場很少見紋章瓷,而西方收藏市場較為常見。這一客觀原因也阻礙了紋章瓷在收藏市場的發展。
三是國內對紋章瓷的認識和研究起步晚,也阻礙了紋章瓷在國內的收藏熱。國內掀起對紋章瓷的研究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與西方上百年的研究積累相比,還相當滯后。國內有關紋章瓷原始文檔的缺失一定程度也限制了紋章瓷的研究。
盡管紋章瓷在國內市場出現了遇冷現象,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民族的復興,重拾文化自信,尋求文化自強是國家富強的應有之意。可以預見作為曾經征服了西方世界的中國瓷器,作為中西文化交流信使的外銷瓷,尤其是其中的紋章瓷一定會在它的家鄉中國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兒,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奧奇傳說繪畫大全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奧奇傳說繪畫大全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