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潞安鼓書大全王海燕,以及潞安鼓書全集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潞安鼓書的介紹
- 2、上黨鼓書的主要特色
- 3、潞安鼓書的狀況
潞安鼓書的介紹
潞安鼓書是北方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傳統鼓書暨鼓曲形式,又稱“潞安老調”,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長治)一帶而得名。
4年10月2日,《人民日報》專題介紹了潞安大鼓,并刊登于書田的照片。1965年后,曲藝隊吸收了不少明目人,從根本上改變了曲藝隊伍,促進說唱藝術的發展。
潞安大鼓是中國北方地區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漢族傳統鼓書暨鼓曲形式,又稱潞安老調,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省長治)一帶而得名,另外還有干板腔和潞安鼓書等別稱。
中國曲藝家協會、山西省文聯等聯合在長治縣召開了“付懷珠曲藝作品研討會”,使潞安大鼓躋身于全國優秀曲種行列。1995年,經過再加工后的《新編珍珠倒卷簾》,代表山西省參加“第二屆中國曲藝節”,獲“牡丹獎”。
潞安大鼓的唱腔屬板腔變化體,早期只用流水板演唱。后來,盲藝人于書田等吸取了襄垣鼓書、武鄉琴書及戲曲上黨落子、上黨梆子的聲腔音樂,不斷豐富唱腔,創造了花板、悲板、垛板以及起、送、轉等過渡板式。
上黨鼓書的主要特色
演唱時,上黨鼓書從內容出發,在音樂上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塑造一定音樂形象,在同類唱腔中有著五度的移位關系,基本形成較為完整的板腔體結構。演唱時有3人以上不同人物角色的對唱,也有多人齊唱等形式。
上黨鼓書一面世,便以其曲牌熱鬧紅火、唱腔激揚優美、板式豐富精彩,并且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節奏明快,上下句對稱,表現手法靈活多變等特點深深打動觀眾。
這里集才華橫溢與一身,人文風情凝結著鄉愁,特色民俗資源包括長治堆錦、潞安大鼓、上黨剪紙、上黨鼓書、上黨八角秋、武鄉頂燈和干板秧歌等。
王華八歲,父母雙亡,家產被地痞搶占,只好討飯為生。王華十八歲,狀元之女楊秀英因與父親口角,被父親楊繼風趕出家門并硬配給乞丐王華為妻,此后謹守婦道,打魚為生,后生下粱兒、柱兒二子。
鼓兒詞唱腔以大板為主要板式,另外有搶板、散板、哭板等。柳調單獨演唱形式是,一人手敲八角鼓,另一人挎月琴伴奏,對唱表演。
上黨鼓書的內容主要來自民間,通俗易懂,鄉土氣息濃郁,反映了當地豐富的民俗風情。如說“愿書”、“神書”。舉凡當地廟會、祝壽、滿月、婚喪、暖房等等農家大事,上黨鼓書都被請來助興或充作儀式。
潞安鼓書的狀況
1、年6月,中國曲藝家協會、山西省文聯等聯合在長治縣召開了“付懷珠曲藝作品研討會”,使潞安大鼓躋身于全國優秀曲種行列。1995年,經過再加工后的《新編珍珠倒卷簾》,代表山西省參加“第二屆中國曲藝節”,獲“牡丹獎”。
2、潞安鼓書的唱腔屬于板式變化體,早期只用流水板演唱。1945年,盲藝人于樹田又吸取了襄垣鼓書、武鄉琴書和上黨落子、上黨梆子的聲腔音樂,豐富了唱腔,創造了花板、悲板、垛板以及起、送、轉等一些過渡板。
3、潞安大鼓是中國北方地區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漢族傳統鼓書暨鼓曲形式,又稱潞安老調,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省長治)一帶而得名,另外還有干板腔和潞安鼓書等別稱。
4、潞安鼓書是一種山西省的漢族戲曲劇種。發源于山西長治。長治在清代為潞安府建制,因以得名。現在流行于長治市及長子、屯留、壺關、潞城等縣。
關于潞安鼓書大全王海燕和潞安鼓書全集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