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膠州秧歌技能高考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膠州秧歌技能高考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膠州秧歌的走場步法?
膠州秧歌的基本步法要點是“抻、韌、碾、擰、扭”,舞動起來的時候肢體舒展,動作輕柔又奔放灑脫。
膠州秧歌是山東省三大秧歌之一,又稱“地秧歌”、“跑秧歌”,民間也稱“扭斷腰”、“三道彎”,是一種邊舞邊唱的舞蹈形式。
“抻”可以表現出一種延伸感,在秧歌中像是丁字擰步向前,上推扇,身旁轉扇,或者丁字擰步后退,跨旁轉扇,遮羞橫拉扇,就表現了一種“抻”。不斷的伸展動作給人肢體靈動的感覺。
“擰”是指以腰為軸,向外擰轉的體態。腳下的“擰”是以腳踝作為動作的發力點,這樣的動作讓膠州秧歌形體線條彎曲柔和,舞蹈動作輕柔,但不失奔放灑脫。
“碾”是身體動作的時候,重心通過腳部的旋轉力移動的動作。“扭”是秧歌的重點特征,通過腳掌和腳跟的碾動做運動的支點,讓腰和上身各部位扭動,有了“三道彎”的曲線特征,使秧歌看起來動作優美,非常有律動感。
跳膠州秧歌要用多少長度的扇子?
扇子的標準尺寸設計為扇骨31cm,飄頭40cm,能更好的融合舞蹈,所以跳舞大扇尺寸比例是扇骨31cm。
扇子兩端的兩片骨為大骨,大骨間的若干骨為小骨,大、小骨數目之和即為此扇的檔數。古典舞的扇骨尺寸有八寸(28.3厘米)。
膠州秧歌的人物角色有哪幾種?
膠州秧歌的人物角色有: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等。
翠花是膠州秧歌的領頭人物,她端莊、善良、溫婉,有著鄉村女性的淳樸和美麗。扇女和小嫚則是翠花的助手,她們活潑可愛,善于表演,是秧歌隊中的重要角色。棒槌和鼓子則是男性角色,他們粗獷有力,表演時充滿陽剛之氣。
這些角色在表演中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膠州秧歌獨特的藝術風格。
膠州秧歌8字繞扇正確講解?
正確 因為膠州秧歌的八字繞扇是一項嚴謹的舞蹈技巧,要求繞扇的動作要準確、流暢、有節奏感,而且需要與音樂配合得當。
這項技巧對舞者的身體協調性、節奏感和柔韌度都有較高的要求,需要經過反復練習和專業指導才能掌握。
同時,在表演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舞蹈形態和意境的表達,讓觀眾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和文化內涵。
綜上所述,膠州秧歌8字繞扇是一項需要長期練習和不斷提高的舞蹈技巧。
八字繞扇的風格特點體現在“抻”和“韌”,它是“小臂繞8字(動肩)、手推、翻腕的有機配合”。動作要求柔韌、舒展、輕柔,但又不失勁健挺秀,表演風格明快、自然大方,透出質樸的美麗。
1 膠州秧歌8字繞扇的動作應該是正確的2 因為膠州秧歌是一種傳統的舞蹈形式,其中的動作有一定的規范和標準,包括8字繞扇這個動作。
如果動作不正確,就會影響整個舞蹈的演出效果和觀賞性。
3 關于膠州秧歌8字繞扇的正確講解,需要具體看實際的繞扇動作。
一般來說,繞扇動作應該以手腕為主要發力點,手臂應該保持自然的弧度,同時整個過程應該流暢而優美。
此外,繞扇的穩定性和動作的音樂節奏的配合也非常重要,需要進行一定的訓練和練習。
山東三大秧歌分別是什么?主要的伴奏鼓點和樂器有哪些?
一、海陽秧歌、膠州秧歌、鼓子秧歌。
(1)海陽秧歌:主要流行于膠東東部的海陽、萊陽、乳山、文登、榮成等,以海陽最"熱",幾乎村村都有秧歌隊,形式也豐富多樣,整個歌舞隊由單人舞、雙人舞、分組舞、組群聯舞等多樣組合。其舞蹈動作的特點是跑扭結合,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活潑大方。男性顫步晃頭,揮臂換肩,爽朗風趣。
(2)膠州秧歌舞:起源于東小屯村,當年,村里有馬、趙兩姓人家,因生活所迫,每逢農閑,村里自發組織到周圍地方演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每年正月秧歌表演的群眾娛樂活動形式。膠州秧歌被人描述為,"扭斷腰,三道彎",其秧歌形式輻射擴展在即墨、黃島、高密等地。
(3)鼓子秧歌:主要流轉于黃河下游流域的齊陽、商河、陽信、惠民、無棣及靠近河北省的幾縣。其風格趨同于黃河中上游的陜西、甘肅、山西等地的鑼鼓形式。參加舞蹈的道具一般為綢傘、圓形鼓、雙棒、綢巾等。秧歌分為"行程"和"跑場"兩部分,跑場隊形極為豐富:有"牛鼻鉗""勾心梅""六六大順""一街二門""里四外八"等百余種。
二、 主要樂器有:大鼓,直徑1米以上,
大鑼,低音鑼、余音較短,發"匡"音聲,
大镲、小镲,
小鑼,
鎖吶:
三、三大秧歌主要伴奏的鼓點各有不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膠州秧歌技能高考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膠州秧歌技能高考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