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城堡密室逃76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城堡密室逃76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明朝有哪些冷知識?
大明酒神曾棨
這老兄是永樂二年的狀元,要說這貨的狀元其實有點名不副實,因為那年本來是打算取劉子欽的,但是劉子欽這孩子有點裝大尾巴狼,得罪了主考解縉,解縉提前把考題泄露給曾棨,他才當上狀元。
曾棨這人學問不錯,是《永樂大典》的修撰之一,但也不是個死讀書的,喝酒吹逼樣樣精通,堪稱復合型人才。永樂五年左右的時候,交趾遣使入貢,不曉得是不是故意給大明找別扭,他們的正副使竟然也是喝酒吹逼的好手。
入朝以后這哥倆成天拉著禮部官員擼串,喝躺下10幾個陪酒的朝臣,搞得這幫官員苦不堪言,見到這倆酒蒙子都繞著走。沒人陪喝酒的日子自然不好過,本著請將不如激將的原則,這倆作死的二貨開始宣稱大明一個能喝的都沒有。
偏偏這事兒還穿到朱棣耳朵里去了,我們都知道永樂大帝是軍伍出身,典型土流氓性格,輸啥不能輸陣,丟啥不能丟人。這么卡臉的情況自然讓他非常不爽,于是在朝堂上問誰幫朕擺平那倆混蛋。
朱棣:“你酒量多大?”
曾棨:“em......喝那倆傻貨還用出全力?。勘菹碌群孟?!”
就這樣,曾棨跑去找兩個使臣喝酒,一個人陪兩個喝,用碗!而且喝的極其兇殘,大抵勸酒詞都是“初次見面走一個”,“再次見面走一個”,“第三次見面走一個”這類不過腦子的詞兒,從晚飯一直喝到了凌晨天都快亮了。
最后倆使臣被他徹底喝懵逼了,口噴長箭,人事不省,這哥們正好收拾收拾沒耽誤上朝復命。漲了面子的朱棣非常高興,聲稱曾棨不但是文狀元,還是酒狀元,總之我大明就是牛XX云云。
正德皇帝這人辦事不太靠譜,偏偏好奇心又重,他特別喜歡聽別人講神神叨叨的故事。在當時能把這些故事講出水平的當然是僧道之類的法師,所以天天纏著這些人講輪回的故事,立志當一名優秀的法師。
首先,感謝提問。由歷史的煙波來回答這個問題。
明朝(1368年一1644年)由朱元璋創立,經十三代,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關于明朝的冷知識特別多:如朱元璋廢除千百來的丞相制度,一個人起早貪黑,不分活給別人干,擔心大權旁落;如大力推廣漢文化,分別有朝鮮、日本、琉球、南越超過近兩億人使用漢字;如洪武時期貪污60兩紋銀的官員,無論品級高低一律殺頭;如明英宗朱祁鎮廢除殘酷的殉葬制度,解救后宮女人等等。
今天我來為大家講兩個發生在洪武時期有趣的冷知識。
朱元璋自開國后,對整治腐敗其力度曠古罕有。為此他專門制定了不少刑律,發明了很多懲戒貪沒的辦法,一時間,各級官員人人自危,膽戰心驚。不過貪贓枉法之事還是屢禁不止,于是該殺頭的殺頭,該流放的流放,但還是有不少官員依然前撲后繼,終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
明太祖朱元璋
這是為什么呢?
先請看朱元璋為王公貴族發的工資。
除了皇子、公主的待遇極高之外,朝中一品大員(稀有)年薪大米1044石,往下依次遞減,正七品為年90石。
以正七品知縣為例,月均7.5石,養活一個人問題不大。但古代官員大多三妻四妾,雜役、家仆、胭脂水粉、修修補補、人來客往、孩子上學、吃穿用度等各項開支除外,恐怕就只有縫上嘴皮或懸梁自盡了吧!摳門的朱元璋讓這些官員一直在溫飽線上掙扎,同時又劃定貪污60兩紋銀就殺頭的底線。這可坑苦了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于是“火耗”和“淋尖踢斛”應運而生。
1,明朝為了對付女真人,默認了朝鮮對圖們江南部的吞并,結果失去了領土就算了,女真族還是沒被打擊下去。
插播:七下西洋的鄭和,11歲時成為明軍的俘虜被閹割,在軍中做了幾年秀童(類似男妓)。
2,歷史課本上明朝廢宰相與中書省,皇權集中,事實恰恰相反,自宋朝滅亡沒落的文人士大夫集團再次崛起,內閣極大的限制了皇權。
插播:被稱作南明奸臣的馬世英至死都沒有投降清朝,而與閹黨勢不兩立的東林黨黨魁錢謙益卻最終降清。
3,西藏與東北在明朝雖然設立了都司,但實際處于半獨立狀態,類似于羈縻,明朝并沒有強化統治。
4,明朝后妃,除了前期不少出身高貴,后來大多出身寒門,因而終明一代,很少有“外戚干政”與“妖妃誤國”出現。
5,明朝以前后宮雜事大多以宮女為主,明朝開始大量用太監代替宮女。漢朝就出現的尚宮制度在明朝消失。
6,明朝雖然施行海禁政策,但其實沒有完全禁絕,斷斷續續,與海外通商還是經常發生。
7,明朝繼承元朝對高麗的貢女制度,要求朝鮮進貢年輕美貌女子,明朝后宮有不少朝鮮妃嬪,比如傳聞朱棣生母就是被截獲的朝鮮(高麗)人,但朱棣覺得生母是屬國貢女,出身低賤,而認馬皇后為母。
8,二十四衙門里的寶鈔司,聽起來似乎很牛逼,其實不是印錢的,和鈔票也沒關系,是做擦屁股紙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城堡密室逃76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城堡密室逃76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