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嫦娥五號這次的任務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嫦娥五號這次的任務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嫦娥五號首次完成了我國哪項重大任務?
實現月球取樣返回
嫦娥五號是中國第五顆探月衛星,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發射。其主要任務是實現月球取樣返回,這也是中國首次將月球土壤樣本帶回地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物質組成和月球形成過程。嫦娥五號還搭載了月球土壤采樣、留樣和放探等科學儀器,進行各種重要的月球科學實驗任務。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11月24日于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正式啟動首次“采集月球樣品任務”,此次嫦娥五號預定的目標是要帶回2公斤左右的月壤。這就是大家所謂的“摘月”和“取土”行動。據最新消息,發射當日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25日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即將進行第三次軌道修正。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預計任務飛行時間23天,12月中旬返回。
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采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精準送入地月轉移軌道。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我國航天探測器首次實現地外天體采樣與封裝、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多個首次”。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志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2020年十二月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實現首次月球無人采樣,它共帶了大約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制的最為復雜的航天器系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共有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采樣返回的重大任務,采集2kg左右的月球樣本,奔走38萬公里返回地球。
嫦娥一號到五號分別承擔什么任務?
嫦娥一號是中國第一個月球探測器,主要任務是繞月探測,獲取月球表面影像數據,進行月球環境探測和地質構造分析,為后續任務提供技術基礎。
嫦娥二號是中國第二個月球探測器,主要任務是繼續進行月球科學探測,包括高分辨率成像、月表化學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月球南極地區的地形地貌研究等。
嫦娥三號是中國第三個月球探測器,主要任務是實現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包括月面巡視、月球地形地貌和物質成分分析、月球極地區域的溫度和磁場測量等。
嫦娥四號是中國第四個月球探測器,也是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任務,主要任務是進行月球背面地形地貌和物質成分的探測,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嫦娥五號是中國第五個月球探測器,主要任務是實現月球采樣返回,即在月球表面采集月球樣品,并通過返回艙將樣品帶回地球,以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以及探索月球資源的潛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嫦娥五號這次的任務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嫦娥五號這次的任務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