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著陸任務行星深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著陸任務行星深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典范英語6 5《科密特船長與紫色星球》用一兩句英文概括每個章節的內容?
在星塵空間站的一個早晨,機器人扳手斯潘納,覺得很無聊.摁了一個紅色按鈕,突然飛船里失去了引力,斯潘納趕快恩了回去,結果變得一團糟,船長科密特叫他收拾干凈. 就在斯潘納收拾的時候,飛船突然發現了一個行星. 科密特和斯潘納降落到了行星上,當斯潘納把旗子插在星球上時,突然發現這是一個空間怪物. 科密特把他引到了小行星群里,他們便逃走了 這是我自己寫的中文概括
嫦娥四號著陸的地點海拔接近負6000米,月球上的海拔高程是根據什么計算出來的?
謝邀!個人認為是按平均高程計算的。即把月球看成一個理想的球體或橢球體,再以此計算球體或橢球體的表面不同部位的理想高程。以理想高程與實際高程進行比較就出現了正或負高程了。
從這一點來想像,怎樣做到有多少高度,你說你腦子是不是進水了,因為科學家認為,用圓周律就能算出來,想一想、月亮是圓的,它有多大,以前的研究人員,大概算得差不多了?到了近代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儀器設備精密,非常容易,按照公式計算方法,月亮有多少高海拔就一目了然。
答:這是相對高度,相對于月球平均半徑而言的。
在地球上,我們說一座山峰海拔多少米,指的是相對于海平面為基準的;但是在月球上沒有海平面,那么計算月球海拔的基準面,就得另外選取。
目前,月球海拔的基準面,取的是月球平均半徑(r=1738.14km),既是月球上各點到月球中心平均距離處所有點的集合。
而月球平均半徑的數據,來自于NASA在2006年發布的月球立體探測數據,探測器在月表建立546126個連接點,得到272931個月面位置的精確數據,然后計算出月球的平均半徑。
比如下面幾個數據:
嫦娥四號著陸的地點海拔接近負6000米,月球上的海拔高程是根據什么計算出來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海拔高度是從海平面開始計算的,這非常容易理解,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海平面!但月球沒有海洋,這個海拔又從何而來呢?
日本的月神1號和NASA的LRO繪制的最為驚喜的全月高程圖,可以看到全月最深的區域艾肯特盤地中央,此處已經到了表示極深的藍紫色!
月球平均半徑當前取值是R=1738.14KM,這是NASA在2006年取得272931個月面位置精確數據有計算出了月球的平均半徑,這是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月球海拔的基準面!
這是嫦娥四號登陸的馮卡門撞擊坑以及附近的高程表,嫦娥四號著陸點在月球東經177.6°,南緯45.5°,海拔高度約為-6000至-7000米之間!而嫦娥三號著陸點為月球西經19.51°,北緯44.12°,海拔高度約-2640米!
在月球地圖上艾肯特盤地并不明顯,甚至與其他區域沒什么差異,因為視覺差在大范圍的緩降地形上被欺騙了,艾肯特盤地只是一塊灰斑,看起來與靜海等月海的地形有點像!但在月球高程偽彩色照片里這個區域將會立即吸引你的注意力!
月亮被地球潮汐鎖定,固定一面面對著地球,由于宇宙引力與地球引力的不均衡,月亮自轉但形成不了標準的圓型球體,面向地球的月亮正面,比圓形稍微凸出,相反背面,略微凹入,如果以純球形作為海拔基準的話,月球背面都是在海拔之下的,標記成負數。
以目前人類最高的航天科技水平,飛往一光年外的星球需要多久?
一光年的距離從宇宙的尺度來講這只是一段非常小的距離,但是對于人類來講這是一段非常遙遠的距離。到目前為止,人類的制造的太空探測器還沒有飛出一光年的距離。
一光年到底有多遠呢?一光年就是光在一年的時間內通過的距離。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鐘30萬公里。因此一光年的距離就是30萬公里/秒×60秒×60分鐘×24小時×365天≈9.46萬億公里。在衡量太陽系天體距離時科學家會經常用到天文單位。天文單位就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1.49億公里。一光年大約有6350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日地距離的63500倍!
目前人類發射的飛離地球最遠的太空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它從1977年發射升空至今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42年的時間,截止2018年它已經飛行了211億公里的距離,速度達到了每秒鐘17公里。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遲早有一天它會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1號用了42年的時間飛行了211億公里的距離,可它只飛行了一光年的2‰。它要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17694年的時間!
不過在太陽系一光年外的地方是沒有任何星球的。在銀河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是比鄰星,它到太陽的距離大約是4.22光年。旅行者一號以目前的速度飛到比鄰星得需要75800年的時間!
以這樣的速度進行星際旅行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人類要實現星際旅行,就要在速度上實現更大的突破。
光年是衡量宇宙天體間常用的長度單位,一光年約9.46萬億公里,就是以光速跑一年的距離,想一想,光的速度每秒鐘就可以跑30萬公里以這樣的速度飛奔一年,這距離應該是多么遙遠,那么用人類制造的宇宙飛行器去奔跑一光年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呢?
如今人類的飛行器的速度的確也很快,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奔了41年,每秒即可前進17公里左右,如今已經遠在地球215億公里之外,也是距離我們最遠的人造飛行器,然而這個距離換算下來只相當于0.00226光年,還不到20個小時,也就是說還沒有光跑一天的時間距離更遠,如果以旅行者一號的速度飛行一光年的話,它大約需要17600多年才能完成,如果它要飛到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比鄰星附近的話,需要75000多年。
不過目前人類所發射的速度最快的飛行器并非旅行者一號,這個桂冠應該屬于朱諾號探測器,其速度已經達到了264000km/h,也就是說每秒鐘即可飛行73公里多,這速度遠大于旅行者一號了,但是即便以這樣的速度飛行,一光年也需要4100年才能完成,飛到比鄰星附近也需要17300多年。
也許有的朋友會說美國人剛發射不久的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將創造人類史上的最快宇宙速度,大約為每秒鐘192.2公里左右,但那是它接近太陽時的最快速度,帕克號太陽探測器不可能一直以這樣的速度運行的,即便以這樣的速度飛行一光年也需要1000多年的時間,飛到比鄰星也需要5000年左右。
所以人類如今并沒有成熟的技術可供我們進行星際航行,一是速度達不到,再就是還造不出可供人類幾千年飛行的巨型飛船,這對發動機技術也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其實將來人類遠航太陽系外的時候,最有可能利用質量合適的柯伊伯帶天體,這里的天體的運行速度本來就比較快,我們可以用氫彈轟擊的方式讓它偏離軌道,并獲得一個遠離太陽系的比較高的速度,然后人類鉆到這個天體里面,在里面建造地下城,那么就可以利用這個星球的資源做長時間的星際旅行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著陸任務行星深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著陸任務行星深度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