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金庸架構的江湖世界大多沿用了真實的歷史,即便一些高手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仍無法扭轉乾坤、改變歷史。
好比郭靖,他的降龍十八掌能和九陰真經、天罡北斗陣融合在一起,達到了剛柔并濟、以一化七的至高妙境,就算是單槍匹馬也能大殺四方、如入無人之境。
然而襄陽城破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面對歷史人物忽必烈,強如郭靖這樣的高手也只能落得一個戰死沙場的結局,而能甩出三粒飛石擊斃大汗的楊過,也在金庸巧妙地安排之下帶著小龍女退出江湖,完美地避開了忽必烈。
不過,金庸也并非一味沿用歷史、遵循歷史,畢竟他寫的可是武俠小說,若沒了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精彩絕倫的打斗對決,恐怕武俠小說會淪為枯燥無味的歷史書。正因為如此,金庸在自己的武俠世界里也采用了一些“修仙”的寫法,讓筆下的武林高手有了渾不似血肉之軀的味道。
縱觀金庸全書,誰的修為已經達到了仙人之境?
一、逍遙子
逍遙子身為《天龍八部》里的人物,雖然沒有在書中正式登場,但依舊能窺見他的超凡入圣。逍遙派的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凌波微步、天山折梅手、生死符等武功都出自逍遙子之手。
這些武功有多么匪夷所思?
段譽學了一些北冥神功就能在江湖里罕逢敵手,而鳩摩智憑借小無相功催動少林寺的72絕技,先是在天龍寺里來去自如,后又在少林寺里耀武揚威。那一門能夠返老還童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讓天山童姥幾近百歲依舊是童顏童身。
作為逍遙派的創始人,逍遙子的武功必是更加深不可測了。
單以武功而論,逍遙子只能接近于半仙,晚年的金庸卻在新修版著作里為逍遙子增添了一段劇情,成功地將逍遙子送入了仙班一族。
原文寫道:不老長春谷里本來有部神奇的書,教人怎樣長生不老,現今這部神書給一個叫什么‘逍遙子’的人拿去了,谷里只留下令人飲了可長葆青春的一道泉水。
逍遙子武功又高,如今又得了長生不老的神書,難怪他激流勇退將掌門之位傳給徒弟無崖子,原來是羽化飛仙而去了。
二、張果老
張果老是神話故事里的八仙之一,他也存在于金庸的武俠小說里?很多讀者不知道的是,在《笑傲江湖》里,金庸還真提及了張果老。
原文寫道,恒山大石上有蹄印數處,歷代相傳為張果老所騎驢子所踏出。如此堅硬的花崗石上,居然有驢蹄之痕深印,若不是仙人遺跡,何以生成?
雖然原文里對張果老的介紹只有這么寥寥幾字,但依舊可見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的確客觀存在于金庸的武俠世界里。
如果金庸花費筆墨讓張果老出場,該如何定義他的武功修為?筆者認為,盡管笑傲時代有精妙奧義的獨孤九劍以及匪夷所思的辟邪劍法,但在張果老面前都是花拳繡腿。
三、伏羲
在神話故事里,伏羲是人類的始祖。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在雷澤踩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就有了身孕,從而生下了伏羲。
伏羲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須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伏羲還仰觀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刮大風、起大霧又觀察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
金庸正是以伏羲所創的八卦為根基,從而在自己架構的江湖里衍生出了兩門武功。
在《倚天屠龍記》里,神功大成的張無忌在光明頂力戰各門各派的高手。昆侖派的何太沖夫婦使的正兩儀劍法和華山派兩長老施展的反兩儀刀法正是從伏羲文王的八卦方位中推演而得。
原文寫道,正反兩儀刀劍之術極其奧妙精微,若能深研到極致,比之西域的乾坤大挪移實有過之而無不及。然易理深邃,何太沖夫婦及高矮二老只不過學得二三成而已,否則早已取勝。
要不是周芷若暗中出言提醒,就算將乾坤大挪移練到了第七層,張無忌也要被正反兩儀刀劍之術擊敗,死于光明頂之上。
有意思的是,正反兩儀刀劍之術博大精深,何太沖夫婦以及華山兩長老只不過學了點皮毛,卻能將張無忌攻得手忙腳亂,倘若伏羲本人親臨現場,恐怕還沒看到伏羲如何出手,群雄就和光明頂一起灰飛煙滅了。
看到這里,有的讀者會問了,張三豐為何沒達到仙人之境?不可否認,歷史中的張三豐成就頗高,他創建的武當派流傳至今,是中國道派中不可多得的佼佼者之一。
然而細看《倚天屠龍記》,張三豐到了金庸的筆下卻成了推動劇情的配角。為了能讓張無忌大顯神通力戰趙敏麾下三大高手,張三豐被剛相偷襲打得鮮血狂噴,還直言非要休養三個月方能痊愈。
除此之外,不僅白眉鷹王殷天正認為張三豐年紀太大不能和高手對決,就連張無忌在思索如何破解金剛伏魔圈之時也這樣想道:“太師父一百多歲的年紀,武學修為雖已爐火純青,究竟年紀衰邁,若有失閃,如何是好?”
可見,在金庸的設定之下,張三豐雖然是倚天時代的武林至尊,但終究是一副血肉之軀,和仙人境界相去甚遠。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