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卡比鏡之迷宮
在一個猶如童話一般名為波普之星的星球,有一個噗噗噗之國那里平和而又美麗、各種神奇的生物自由地生活著。直到一個名為迪迪迪大王的企鵝出現,他既沒有統治世界的野心也沒有綁架公主的計劃,他單純只是想搞搞惡作劇作弄一下這些生活在波普星上的小生物們,讓無聊而又平靜的生活多一些樂子,但是由于行動目地過于單純。結果卻常常被更加邪惡的黑暗物質給利用莫名其妙地將波普星陷入危機,直到一個粉紅色的勇者卡比出現,千萬別小看這個粉紅色的胖子,他雖然不如林克那般勇猛帥氣,但是卻擁有一項最為逆天的技能,哪就是復制敵人的能力。憑借這一能力卡比不僅一次次的拯救了波普星,同時也拯救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工作室HAL。
1992年作為軟件開發商的HAL研究所,由于投資房地產失敗瀕臨破產。于是在任天堂注資HAL后,巖田聰臨危受命出任社長。當時的HAL可謂是千瘡百孔搖搖欲墜,整個公司加上社長巖田聰在內也不足10人。旗下既沒有熱門IP,也沒有充足的資金開發新項目,想要在這樣的條件下帶領公司走出困境即便是巖田聰也犯難了。某天巖田聰在秋葉原的一家游戲販賣店認識了一位叫做櫻井正博的店員小哥,聊天之下巖田聰驚訝于他對游戲的深刻理解。反正公司也缺人手,不如就把這位小哥也拉入伙吧!于是在巖田聰的再三邀請下,櫻井正博正式入職HAL準備在游戲開發上大展拳腳。然而公司里簡陋的條件卻讓櫻井正博大感意外,感情我這是上了一條賊船啊!
好在機會總是給有準備之人,櫻井政博設計了一款橫板闖關游戲,不同于市面上流行的通過高難度來考驗玩家的操作技巧,他反而大大簡化攻關的難度“讓任何人都能夠輕松的上手”正是他的設計初衷。巖田聰非常看好該項目決定放手一搏舉全社之力開發出這款游戲。1992年《星之卡比:夢幻大陸》登陸了任天堂的GAMEBOY,在哪樣一個市場充斥著大量血腥與暴力的年代,這樣一款畫風休閑的萌系游戲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就連“游戲之神”宮本茂都對該作大加贊賞。《星之卡比》雖然簡單但是在關卡設計以及動作性上毫不含糊,既有趣又不乏挑戰,再加上卡比哪圓滾滾的可愛形象瞬間就征服了無數玩家,全球更是狂銷500萬套,一舉將處于破產邊緣的HAL拉了回來甚至還大賺了一筆。
初代成功后櫻井正博也是趁熱打鐵,次年又在FC上推出了續作《星之卡比:夢之泉物語》該作對于系列的后續作品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卡比復制敵人能力的設定就是從這一作開始的。由于前作是在沒有色彩功能的GAMEBOY上發售,因此關于卡比的顏色也一直是個謎團,就連任天堂對于卡比顏色之謎也給出了模棱兩可的答案日本任天堂說是黃色的,北美任天堂說是白色的。到了FC平臺官方終于確定了卡比是一個粉紅色的小生物,粉嫩粉嫩的顏色是不是瞬間就融化了諸位猛男的內心呢?雖然彼時日本市場早已是超任的天下,但是《夢之泉物語》依然不負眾望,僅日本地區銷量就突破百萬,成為FC在日本最后一款達到白金銷量的作品。而該作還在系列十周年之際于GBA平臺推出了復刻作《星之卡比:夢之泉DX》。
伴隨著連續兩作的成功,卡比也成為繼馬里奧,林克之后任天堂旗下的又一位超級明星。1995年《星之卡比2》再次回到了GAMEBOY平臺,有了前兩部作品的積累《星之卡比》系列也愈發成熟,話說這不應該是系列第三部嗎?1996年有著“卡比之父”稱譽的系列締造者櫻井正博在完成了SFC《星之卡比:超豪華版》后便不再負責該項目,轉而交由下村真一正式接手《星之卡比》系列。1998年《星之卡比3》發售,3,5嗯!反正你說是3就是3吧!該作增加了不少全新的伙伴以及新技能,在畫風上也融入了蠟筆畫風格,這種清新的美術風格搭配卡比萌系的外表也更加讓人愛不釋手了。
伴隨著N64的發售,任天堂主機也開始全面邁入3D時代,2000年系列第一部3D化作品《星之卡比64》發售,雖然這是卡比首次以3D形象與玩家們見面,但是游戲依然維持了之前作品的橫板玩法只是在鏡頭上采取了比較奇怪的斜后方視角,該作雖然沒能像《馬里奧64》哪樣在3D化的浪潮下對系統玩法進行更加革命性的創新,但是對于《星之卡比》這樣一個主打休閑的游戲類型來說橫板也許更能吸引輕度玩家吧!
2001年GBA發售,這臺外觀小巧畫面出色的掌機不僅在國外火爆,在國內也是風靡一時。HAL先是推出了FC《夢之泉》的GBA復刻版《夢之泉DX》,他在畫面上自然針對GBA進行了全面優化。不過重頭戲還是要數發售于2004年的《星之卡比鏡之大迷宮》,他可謂是系列的又一個巔峰之作。該作打破了傳統的線性關卡設定,而是將游戲劃分為9個不同的區域允許玩家自由探索,每攻克一個區域就能夠收集一個鏡子碎片最終復原鏡子挑戰最終BOSS,這大大提高了玩家探索的樂趣。一系列的改變使得《鏡之大迷宮》獲得空前成功,即便說他是系列里綜合素質最高的一作也不為過。相信屏幕前的觀眾也有不少是由《鏡之大迷宮》入坑的吧?
來到NDS時代由于加入了雙屏以及觸摸的概念,因此新一代卡比自然活用了這兩大特色。2005年發售的《觸摸!卡比》就完全運用NDS的觸摸屏進行操作,通過點畫來引導卡比前進以及戰斗,新鮮有趣的玩法,再次為這個粉色的小惡魔吸粉無數。之后的2006年以及2008年NDS平臺又相續推出了《星之卡比:參上!怪盜洛切團》以及《星之卡比:超究極豪華》。借由NDS恐怖的裝機量,兩作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掌機這邊卡比是混得風生水起,主機領域同樣不甘示弱。2010年《星之卡比毛線傳說》發售,該作在畫風上與之前的作品相比擁有著巨大的差異。如同其名該作被設定在一個由五顏六色的毛線所構成的世界各種線絨以及針織布料的質感都被Wii主機很好的還原了出來。運用毛線以及布料搭建出的場景,也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仿佛回到了童年時制作手工拼貼畫一般。毛線制作的卡比更是萌得一塌糊涂,雖然失去了吞噬敵人的能力,轉而可以直接變身成為各種形態同樣大獲好評,毛線卡比的成功也讓任天堂對于現實物品運用到游戲里的設計思路給予了極大的信心之后的《毛線耀西》以及《耀西的手工世界》都能看到該作的影子。
前作的成功也大大加速了續作的開發,次年又推出了《星之卡比Wii》這次的畫風沒有延續之前的設計而是回歸傳統的美術風格。除了卡比之外,迪迪迪大王以及魅塔騎士等均為可選角色,新增的超級能力更加逆天甚至可以直接改變關卡內的地形。
2014年1月11日,在3DS發售三年后新一代的卡比終于登場那就是《星之卡比:三重豪華》。本作活用了3DS的裸眼3D功能,雖然依舊是一款橫板游戲不過部分關卡中可以明顯看到前后軸的空間設計3D空間感非常明顯。新能力超級吸入更是讓卡比可以吞噬一切。算是系列里玩起來非常爽的一作。2015年卡比還來到了任天堂的暴死主機WiiU上,《星之卡比彩虹詛咒》由于是一款需要觸摸屏超控的游戲因此該作全程運用WiiUPAD來玩,本作在美術上又嘗試了粘土動畫風格,雖然粘土捏成的卡比非常可愛并且該作的制作水準放在系列里也是中上水準,無奈WiiU慘淡的裝機量即便強如卡比也實在帶不動,最終銷量也是慘不忍睹!
《彩虹詛咒》的失利使得任天堂不得不將系列新作再次回歸掌機平臺。2016年《星之卡比:機械行星》發售,該作在畫風以及玩法上可謂是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電子機械風取代了從前的萌系童話風格。就連主角卡比也駕駛起了大型機甲,因此游戲流程中還充斥了大量的射擊元素,可以說這是一款最不像卡比的卡比游戲老玩家第一次玩到這種風格的星之卡比可能還真有點不習慣。
2018年發售于NS平臺的《星之卡比:新星同盟》也是系列首次支持官方中文。由于NSJoycon的分享屬性,因此該作支持最多四名玩家同屏游玩。如果沒有朋友游戲同樣也為你提供了三個NPC隊友共同戰斗。由于機能的提升本作的畫面表現絕對是系列之最,不僅場景細節豐富各種華麗的魔法以及光影特效更是將卡比哪宛如童話般的夢幻世界展現的淋漓盡致。雖然游戲300多萬的總銷量已經讓任天堂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個人覺得《新星同盟》的難度有點太過低幼,三名隊友的設定初衷是美好的,但是過于強大的隊友卻打破了游戲的平衡性少了點攻關的樂趣,很多時候作為主角的你只需要躲在角落里摸魚,清版甚至打BOSS的任務都可以全全交給這幫實力逆天的NPC完成,所以《新星同盟》算是系列里個人最不滿意的一作。
系列的最新作《星之卡比探索發現》可以說是一次全面進化。卡比終于由2D橫版玩法邁入到3D箱庭的世界。這也足以看出該作對系列未來發展的分量,畢竟2D橫板游戲的市場規模已經萎縮得十分嚴重了,就連任天堂當家明星馬里奧都已多年沒再出過橫板正統續作了,如果再不做出改變也許未來的卡比就真的只能出現在《大亂斗》里了。作為系列首部真3D化作品,游戲在玩法以及美術風格上都會讓人聯想起上一部SWITCH上大火的《馬里奧奧德賽》。在本作中卡比來到了一個文明與自然相融合的新世界。卡比在秉承了系列吞下敵人后變身外的經典設定外,還新增了“嘴巴變形”的超能力通過這項能力卡比可以直接附身成為汽車,滑翔傘,自動售貨機等讓解謎攻關的玩法更加多元化。種種改變都可以看出制作組對于系列未來發展變革的決心。
《星之卡比》作為任天堂旗下的一個老牌IP,他憑借萌系的風格以及休閑的玩法,在30年歷史發展中通過20多部作品的沉淀逐漸走向今天。也許就連櫻井政博自己都未曾想過當年在哪個瀕臨倒閉的公司設計出的這個粉紅胖子會擁有如此璀璨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