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過渡時期總任務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過渡時期總任務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思修簡答題:如何正確評價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的提出,指明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任務、途徑和步驟,它的實質是改變生產關系,解決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問題,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條件。
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
(1)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工業化道路。
(2)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當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3)在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資本主義工商業與國家的各項政策,與社會主義國營經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黨和政府有必要把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引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當時要解決什么問題?
中國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年制定,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并舉,也就是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
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 我國的過渡時期是指1949——1956年,過渡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一)1949——1952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時期,(二)1953——1956年,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三大改造時期。 過渡時期的革命對象為資產階級,革命階級是社會主義革命。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什么?
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要求,“一五”計劃所確定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過渡時期總任務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過渡時期總任務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