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十八六中五任務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十八六中五任務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全面深化改革六個目標?
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發展,社會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扎實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
《決定》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六大召開時間及內容?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五一村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選舉權的代表84人。大會通過了關于政治、軍事、組織、蘇維埃政權等一系列問題的決議,以及經過修改的《中國共產黨黨章》。大會分析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明確指出中國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革命現在階段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當前中國的政治形勢是處于兩個革命高潮之間,第一個革命浪潮已經過去,而新的浪潮還沒有來到: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黨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而是做艱苦的群眾工作,積蓄力量。目前“最主要的危險傾向就是盲動主義和命令主義,他們都是使黨脫離群眾的”。這是黨的工作方針的一次重要轉變。
黨的六大對中國革命根本問題所做的基本正確的回答,大體上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對克服黨內仍然存在的濃厚的“左”的情緒,實現有關認識和工作的轉變,對中國革命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黨的六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五一村召開。
瞿秋白代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周恩來作組織報告和軍事報告,李立三作農民問題報告,向忠發作職工運動報告,布哈林代表共產國際作《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的任務》的政治報告和關于政治報告的結論。
會議籌備期間,蘇聯和共產國際的領導人斯大林、布哈林等分別予以指導,使中共領導人澄清了在革命性質和革命形勢上的模糊認識。共產國際東方書記處派出大量人員參加了大會各項決議案的起草工作。
大會分析大革命失敗后中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明確指出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現在階段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總結黨領導的軍事運動和紅軍建設的經驗,提出了加強軍事斗爭的任務;總結過去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提出反對“左”、右兩種錯誤傾向。
大會通過了政治、軍事、組織、蘇維埃政權、農民、土地、職工、宣傳、民族、婦女、青年團等問題的決議,以及經過修改的《中國共產黨黨章》。選舉產生了第六屆中央委員會,選出中央委員23人、候補中央委員13人;選出由3名委員、2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審查委員會。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十八六中五任務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十八六中五任務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