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家長群老師布置任務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家長群老師布置任務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疫情期間連幼兒園老師都天天在群里給家長布置任務作業正常嗎?
不正常,我們是和幼兒園合作的培訓機構建了幾個群,繪畫,珠算,口才等,把家長都拉進去,說是疫情期間的免費公益課,結果很多家長都進去,上了兩次課就沒影了,還說不解散群,明顯就是為了開學后,培訓機構為了招生獲取更多家長信息方式的[打臉][打臉][打臉]
不正常。我們省里已經明確發布通知,不允許老師布置過多作業,不做題海戰術。幼兒園不得布置作業。
疫情期間,各種直播課程,網上提交作業已經把老師和家長折騰得人仰馬翻,幼兒園就不要湊熱鬧了。小孩子開開心心玩兒,過一個快樂童年不好嗎?
給小孩子布置簡單的任務作業可以理解,但是把家長拉進來算怎么回事?別說疫情期間家長面臨各種壓力,沒心情搞這些。就是平常時候都不應該,家長沒工作?不照顧家庭?幼兒園覺著自己給家長布置任務了,促進小孩子和家長,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良好師生關系,我想說,你可拉倒吧,別刷存在感了。還嫌家長不夠忙?家長和小孩子間的親子關系,靠幾次給家長的作業就能養成,醒醒吧。
別動不動就感恩什么的,想要讓家長感激學校和老師,不是強迫家長做事情的。你學校把啟蒙做好,把孩子照顧好,哪個家長不感激?家長把小孩子交給幼兒園,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減輕一點壓力和負擔,給自己多點時間做事情。
換位思考,照顧他人。天天教給小孩子說的東西,幼兒園自己也要想一想,這么去做一下!
這個要看是哪方面的作業,什么作業,寫字算數那些不合適,國家好像是禁止的。但如果是一些親子游戲、唱歌畫畫、讀繪本故事,這些還是很不錯的,既能起到很好的啟蒙作用,又能增進親子關系,最重要的是少看手機電視保護視力。
幼兒園老師在網絡上給孩子們布置任務是他們負責任的一種表現。說明放假期間老師還在惦記著你的孩子,說明老師是特別負責任的。
另一方面來說,孩子一個人在家會沒有了約束和連接,小孩在幼兒園期間最主要的就是培養人際交往智能,也就是需要跟同年齡段和老師在互動中學習人際交往,老師通過布置任務讓他感受到他仍然跟老師和同學們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些相關成長目標。
家長接納并感恩老師給學生安排一些活動,同時也可以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孩子,例如說:你們老師想你啦,你的小伙伴都在做這樣的事情,等到開學以后大家就可以一起來玩啦。這樣孩子也會感受到溫暖和支持,他也會很樂意的去完成這些任務。
老師在微信群里布置作業、安排事情、給患病的同學捐款,這種方式對不對?
我認為是可以的。微信是最好的溝通平臺。布置作業是利用這個先進的溝通工具,讓家長知曉教學進度,掌握家庭監督細則。不浪費雙方的時間。
而且微信溝通方便孩子臨時出狀況家長第一時間告知老師,還可以視頻附上假條和醫院證明。大家都因此而省心了。
至于布置事情一般都是學校下發的活動要求:比如校運會學生著裝、水痘高發期家長注意事項、放假安全強調、拓展活動費用繳納、小飯桌開學體檢。這些活動都是教育局把了關的,現在學校也不太敢亂收費,很多東西都是從安全角度去考慮而通過老師的發送微信告知大家。
而且老師工作也很忙,上完課要批改作業,還要做個別不遵守紀律的學生的思想工作,還要注意學生安全,管理紀律,還要請個別家長談話。
這么忙了,難道還要因信息溝通不及時與家長反復對接?
這種方式很好!信息時代為什么不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工具呢?現在連收破爛的都用微信支付,老師布置作業用微信,怎么還問對不對呢?
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記不住,若是記在本子上有些字不會寫,老師把作業發在家長群里,家長可一目了然幫助孩子做作業,這不是好事嗎?
在微信群里,給學生布置作業是可以的,現在這個信息時代,用這個方式比較快捷方便。跟患病的學生捐款,這個事情我覺得有點不妥。涉及到錢的問題。無論你的出發點有多么的好,無論你的人品有多么的高尚。但是一定要懂得避嫌。古人有一句話,走到梨樹下,不整理帽子?走到瓜地里,不去系鞋帶。要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精神。方式很多,可以開家長會,讓家長帶著孩子自己去現場捐款。而且要自愿的。老師不能有任何的強加。在這個談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談錢的社會里,老師,最好與錢有關的事情,保持好距離。
這個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本著自覺自愿的原則,捐款不在于多少,在于獻一份愛心,互相幫助的精神。
以前,我校一位老師大病重病住院了。全學區老師都捐款了,多則一百,少則五十。學生捐款,有五元十元的。學生捐的還有不少硬幣。很感動人的,情景歷歷在目。
那老師后來搶救過來了,痊愈后重返學校。他一再感謝師生對他的無私援助。
讓學生體會到盡微薄之力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從中受到愛的教育。
無論在學校教室里,班級號召捐款,還是在微信群,應該不是違背原則的。關鍵在于,不強令每人捐多少,學生事先必須告知家長。
老師不經受這個捐款的錢。可由班長,或班委會指定人選收款,統一交到學校某經辦人。并出具收條。最后張榜公布。由學校統一交與受助人。
我個人覺得不好妄自說對不對,具體要看事情是否緊急,假如老師下課后忘記布置作業和交代一些其他事情,那在微信群里通知也是情有可原,畢竟現在微信是非常重要的社交軟件,也是為了讓同學能夠早點看到。至于捐款,看是否屬實,如果屬實情況緊急,也是可以理解,當然當面跟大家說比較好一點,不然無緣無故就發個捐款鏈接,難免有點突兀。
是什么造成了老師只布置作業,要家長來輔導,評改?如何糾正?
我最喜歡上初一時的數學老師,一節課只講三分之二時間,然后三分之一都會讓我們做課題作業,很實用還能鞏固今天所學,不懂直接能問。一節課四十五分鐘一直聽講會很枯燥很枯燥,有的上下來反而沒效率,感覺像疲勞駕駛。現在老師像趕任務,反正講夠了,吸不吸收就是你們的事,寫作業寫到深更半夜也是你們自己的事,就不想去突破創新,包袱留給家長就完事。
你咋知道老師不改的?我們家孩子老師改的比我們家長仔細,很多次我們沒檢查出的錯誤老師都批改時標出了。讓家長檢查可以加強家長監督力度,還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態度等等!!!
我覺得還是要回歸本源吧,教育行業也需要回歸本源。師之所以為師,是因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老師應該教會我們人生的道理,生存的技能,正確的三觀。但是能完全達到上述要求的,好像只有武俠小說中主角的師傅才擁有這樣的能力,現在的教育主要還是以升學率指標考核為主,老師就只能盯著升學率這個指標做文章,傳道?授業?解惑?哪有那個時間和功夫,所以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需要全社會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正教育之本,溯教育之源,最終真正實現從教書到育人。
我小時候家長就會檢查作業,不檢查我都不完成,所以我覺得現在我檢查也沒問題啊?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管,孩子學不好就怪老師,那孩子是老師的還是你的?家長難道是裁判、上帝?
教和學是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老師的責任是教,學不學是孩子和家長的問題,而輔導功課是學的一部分,而不是教的一部分,老師在課堂上已經教完了,八小時之外是你自己學,老師幫你學你還不學,那你可以不學啊,不用糾結,現在小學不寫作業老師不會強制要求的,完全可以不寫。老師更省心,但孩子呢?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北京的孩子們有多累,課外班一堆一堆的,家長也在拼盡全力。所以我就想,北京這種占據全國最優秀教育資源的地區,都在這么拼,我們有什么資格去說我不該批改作業?起跑線就輸了,平常再不努力,未來沒啥希望能怪老師?
我個人認為以下幾點導致:
1.現在的小孩都比較嬌貴,不像我們那個年紀,和現在比起來就是放養。一個小孩有四個老人寵,兩個大人寵是常事。這就導致寵過頭了,有時老師想管就會被家長投訴,大家可以隨便百度一下新聞現在有些家長投訴老師都是些啥事啊(當然也有過份的,例外)。加上現在信息化時代,老師想管也不敢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師上課只講課,別的不管,你想要自己小孩成績好那你就多賣力去教。
2.現在很多老師只把老師當成一個職業,而不是使命。簡單點老師只是我養家糊口的一份穩定的飯碗。而不是六七十年代老師是光榮無上的。當然這個也有很多社會因素,一是現在普便比入較高,老師的收入相對來說不算多。第二現在社會人們學歷都會比較高,不像以前寫信寫對聯要老師代筆的年代。二合一的情況下對老師不夠尊重,老師得不到尊重也就感覺不到光榮所在了。所以教育變得有些敷言,責任心也沒那么強了。心態是好不好我就領這么多工資,我何必去多管閑事而且容易惹事上身呢。
3.老板也有家庭要照顧,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小孩要管,下班時間也有自己的事要做。而且聽說老師上班會議還挺多(當老師的朋友說的,他在鄉鎮還要去扶貧,詳細情況不太了解)。那就沒辦法了,作業就交給家長去幫做吧,學生來學校只要看家長有沒簽字就好。
4.家長對老師的謙讓會讓老師覺得這事正常,要是二十年前你覺得正常嗎?有些家長不管老師要求怎么都不會說不,有些人想說也不敢說,怕老師針對小孩小孩,導致了老師都會認為這事是習以為常了。我們最怕的是思維習慣。
我個人認為這事不對,因為我不是老師。老師認為教育是家庭為主,所以家長也要參與進來。所以這個予盾對例面會一直下面,除了上面有明文規定下來。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家孩子的作業,老師都是怎么布置的?
我是一個一年級孩子的家長,每天孩子就作業七八個,卷子一般三張,口算題,讀書和生字詞每天必備。我們下班也比較晚,接了孩子回家寫作業,基本到晚上十點以前完成睡覺。
一年級的孩子,我真心覺得很累,可是又沒辦法。我家孩子還是很自覺,不需要催,自己去寫,不過成績不穩定。有時好有時差,老師也是有時表揚有時批評。
我真心希望孩子作業少點,又無法改變現狀,我們這的小學都是這樣,六年級升學考100分的孩子還有很多。
最近我也放松了,五年級學的內容是六年級和初一,為了升學每家每戶都得上輔導班。這是大局面。
順應局面,作業該寫就寫。至于考試成績看得淡一些,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老師把作業告訴學生,不在微信群布置。原因是很多學生對微信群有依賴,不聽老師說話,才有了讓學生自己牢記作業的方法。老師不允許家長給孩子看作業,也不怎么喜歡家長指導,只希望家長督促學生完成就行。
關于作業布置,我有兩點看法。
1,按規定,小學一年級不允許布置書面作業。但是,很多家長又提出作業要求,教師左右為難,微信布置是一種方式。但是苦了家長,增加了家長的壓力。家長勢必會產生不滿,將矛頭指向教師,指向學校。
2,作業的作用,是鞏固練習,有一定的必要性,但這必要性大小也和教師課堂教學內容有關。教師能做到及時復習所授內容,作業的必要性就稍弱些;但是由于教學進度不同,作業的作用就能慢慢體現出來。
我家有兩個小學的孩子,上到高年級的孩子呢?他們自己每天什么作業,基本都很清楚的抄在一個小本上,他們買有抄作業的小本子,我看我家孩子是做一個畫個對號,直到畫完為止,而剛上一年級的這個小的就不行了,老師每天也讓抄作業,就是字寫的不好,有時候看不清楚,可是他自己知道什么作業,每天回來一做,練習也認真的去做。有時候老師會在群里發作業,一般在開學一個月后,老師就發的少了,因為大多數孩子都基本能抄作業了,有時候偶爾有沒抄作業的會在群里問問,大家知道的也就給說一下。
這個問題,我自認為我們孩子老師做的比較好,分享給大家。我們學生老師是這樣布置的。
每天放學前寫到黑板上,選做作業,孩子抄寫下來回家做,一般是第幾課的字詞,第幾頁的練習。
有精力的孩子回家可以做一下,全憑自覺。現在低年級教育局不讓布置家庭作業。老師也不會跟孩子收作業,孩子可以自己自愿交給老師檢查批改。
老師也有囑咐家長,作業不需要全做完,不建議家長強迫孩子寫作業,要引導孩子,不要當成包袱。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家長群老師布置任務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家長群老師布置任務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