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亂世王者資源援助任務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亂世王者資源援助任務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霸占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李世民霸占的不是漂亮嫂子,而是美麗弟媳;對父親李淵,李世民沒有必要殺,也不敢殺,因為留著李淵要比殺掉李淵更有利,更能有利于皇位來源合法性,塑造明君身份。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大開殺戒,不僅干掉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還派人血洗了太子居住的東宮、齊王府,把李建成的六個兒子、李元吉的四個兒子全部誅殺,就連還在襁褓中的嬰兒都沒放過,真可謂心狠手辣,斬草除根。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都被鏟除,但她們的妻妾和女兒卻幸免于難,因為這些女人們對李世民無法構成任何威脅,有的更是直接落入李世民手中,成為李世民的新歡。
太子妃鄭觀音時年28歲,天生麗質,氣質優雅,花信少婦一枚,野史說鄭觀音被李世民霸占,但這一說法并不可靠。實際上,李世民并未霸占鄭觀音,他安排鄭觀音在京城居住,撫養李建成尚未成年的女兒,鄭觀音一直活到唐高宗時才去世,高齡七十八歲。
真正被李世民霸占的是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楊氏。
楊氏出身名門,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野史說李世民對這位姿容絕世的弟媳覬覦已久,甚至說李世民和楊氏私下早有奸情,這些說法無法得到證實,但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迫不及待地把弟媳楊氏納入后宮卻是正史記載。
李世民十分寵幸楊氏,楊氏也給李世民生了最后一個兒子——曹王李明,李世民對楊氏的寵幸到了何種程度?據史料記載,長孫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一度想要冊楊氏為皇后,只是因為魏征等人強烈反對,認為不合禮法才不得不作罷。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把李建成、李元吉全家滅門,鏟除了最大的現實威脅和潛在風險,為什么他不“壞人做到底”,把自己老爹也干掉,消滅所有威脅和風險呢?
答案是完全沒必要,留著李淵比殺掉李淵效果更好。
歷史上并不缺乏兒子為奪皇位,弒殺君父的舉動,特別是五華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亂世,兄弟鬩墻、父子相殘的舉動并不鮮見,那李世民為何不這么干呢?
實事求是的講,玄武門之變是一場赤裸裸的謀逆事件,身為秦王的李世民在長安玄武門設伏殺害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對于這場兄弟相殘的悲劇,史書上的記載都是偏向于李世民,認為李世民戰功卓著,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李建成則是遠遠的躲在大后方,無尺寸之功,因此非常嫉妒李世民,經常對李世民進行中傷,而玄武門政變正是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步步緊逼下才做出的無奈反擊,實在是逼不得已。(玄武門事變)
但是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上來看,李建成雖然與李世民有競爭關系,但是李建成的秉性還是非常寬厚仁愛的,他曾親自制止了李元吉謀殺李世民的行為。
并且在漢家王朝的禮法制度下,身為嫡長子的李建成是大唐名正言順的儲君,若無謀逆的行為,他的就是未來的大唐皇帝。即便是李世民的軍功再如何顯著,也不可能危及李建成的地位。
況且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沖突中,李淵是比較偏袒太子的,李建成一直處于優勢地位,李建成應該沒有置李世民于死地的必要。
至于李建成邀李世民喝酒在酒中下毒一事,估計是李世民在繼位后杜撰的,試想有誰會傻到用這種方式毒害他人,這不明擺著告訴世人太子就是殺害秦王的兇手嗎?
李世民制造玄武門政變的根本目絕不是為了自保,而就是為了當皇帝,因為按照正常的順序走下去,他肯定當不上皇帝,所以只能依靠非法手段奪取皇位。(李世民劇照)
不過李建成畢竟是太子,太子就是儲君,顧名思義“儲君”就是國家儲備的君主,是未來的皇帝,李世民在太子面前也是臣子,李世民殺李建成屬于謀反!
雖然李建成的地位很高,但還有沒有到至高無上的地步,在大唐帝國中他還只能排第二,他的老爹李淵才是大唐的神,也只有李淵有權力處死李建成。
于是在殺害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李世民給他二人按放的罪名是“謀反”,也就是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去謀害李淵,而李世民則冒死撲滅了二人的圖謀,這個理由為李世民找到發動玄武門政變的合法性。
李世民的嫂子是鄭觀音,十六歲時嫁給李建成,推算共育有九個子女。玄武門之變當天李建成被殺,第二天五個幼子又淪為權力之爭的殉葬品,四個女兒幸免,鄭觀音時年28歲。孩子雖是無辜的,但帝王家是無情的,喪子、喪夫之痛,痛斷肝腸。好在鄭觀音是位堅強的女性,在將遺孤撫養成人的同時就遁入空門,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唐高宗上元三年,鄭觀音去世,享年七十八歲。因此,鄭觀音渡過了整整五十年不堪回首的歲月,這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是不公平的,但又是無可奈何的,慶幸的是李世民給了她選擇平淡生活權利,而自由、名利、一切俗事,對于她來說已經不再重要。
李世民繼位不久,突厥頡利可汗率軍大舉南下,原太子李建成舊部也在暗中蠢蠢欲動,所以面對外憂內患,一切風花雪月的事情都與他無關,亦或者無睱顧及。若干年后,李世民的政權趨于平穩,于是開始體驗帝王生活,遂將寡居多年的齊王遺孀楊氏納為妃。楊氏年輕漂亮,而且沒有生育,既符合李世民青睞的標準,于她來說也是一個最好的歸宿。這就是李世民飽受詬病霸占弟媳的一個故事,一段不被祝福的姻緣。不過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只要腳舒服,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李世民為什么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不光是李世民不敢,而是普天之下沒有幾個人敢的。舉個例子,篡唐的朱溫之所以被兒子所殺,是因為他暴虐無道,淫穢不堪,專吃窩邊草,不僅肆無忌憚的奸淫部下妻女,甚至連兒媳都不放過。這樣的人已經枉為人父,所以死有余辜。而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雙雙斃命于自己兒子之手,也多半是出于咎由自取。反觀李淵,可以稱得上是一代雄主、明主、英主,可惜有些太過自信,沒有處理好兒子之間的矛盾,因此才釀成大禍。但李淵單純做為一個父親并不失職,所以與兒子之間也有濃濃的親情,這也是李世民沒有舉刀相向的主要原因。
其次,李淵是一個很睿智的人,這樣的人識時務,懂得激流勇退,所以在玄武之變發生后,知道局勢不可挽回,于是馬上將權力交予虎視眈眈的李世民。這樣一來,李淵既搶占了“生”的主動權,也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不給李世民留有“不軌”的機會。所以,李世民沒有向父親下手的理由,也是第二個不敢殺李淵的原因。
其三,中國的歷朝歷朝都是以孝治天下,秦始皇之母趙姬與情人嫪毐縱下大錯,贏政還是在表面上原諒了母親,為的就是要在天下人樹立一個“孝”的榜樣。而漢朝更是一個以孝治天下的朝代,所以每個皇帝的謚號才會有一個“孝”的前綴,比如孝文帝、孝景帝、就連動了一輩子武的漢武帝的謚號也是“孝武皇帝”。所以,百善孝為先的“孝”在中國人的思想中已經根深蒂固,李世民不僅不能殺了李淵,而且還得在天下人面前做一個孝子,即便是在裝。如果,李世民殺了李淵,那么他在歷史上的形象不會流光溢彩,而是遺臭萬年,因為有些東西可以掩蓋,可以淡化,但泯滅人倫的東西不可以。李世民是個聰明人,這些他都懂。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為了奪取權力,在玄武門事變成功后,李世民所進行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鞏固權力,包括納了齊王李元吉的王妃和軟禁李淵。
李建成當時是李世民的嫡兄長,李建立是太子,他的老婆太子妃是出身北朝望族滎陽鄭氏的鄭觀音,滎陽鄭氏在北朝時期,出了很多達官貴人。
李元吉當時是李世民的四弟,李元吉是齊王,他的老婆齊王妃是出身弘農華陰的楊氏,弘農楊氏在東漢末年開始崛起,經魏晉南北朝到隋朝達到頂峰,與隋文帝楊堅同族,在隋朝權勢傾天。
而李世民及李淵都出身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是位于陜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及周邊的門閥軍事集團的總稱,源自北魏建立的六個軍鎮,這六個軍鎮分別是: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在當時有著巨大 的影響力,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的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
為了抱團維持權貴,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內部是彼此通婚的,不分胡漢,不分文武,形成一個獨立的、強大的軍事集團。隴西李氏、弘農楊氏都屬于這個集團,但是滎陽鄭氏不屬于這個集團。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后,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并不代表著天下就太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生前有著很大一批政治勢力,如果不妥善解決這些政治勢力,就會造成動亂,如何化解李建成和李元吉留下的政治勢力成為擺在李世民面前的最大難題。
別認為李世民是因為好色或者齊王妃楊氏因為長得漂亮才被李世民納為妃子,李世民對權力的渴望遠遠超過女人,否則也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殺兄、殺弟、軟禁父親。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亂世王者資源援助任務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亂世王者資源援助任務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